top of page
台中中區舊城小旅行

Where

台中中區

When

2014-2016

Type

​整合設計

# 台中舊城
# 翻轉社會議題

台中舊城,全台灣最早的現代化城市規劃,從日治時期至今,集政商重心繁華一時,然而隨著都市計畫外移開發而沒落。人潮離去,剩下七成的空屋率;文化歷史也逐漸被人淡忘。各種社會議題浮現,包含城區經濟沒落、老店職人凋零、河川環境破壞、移工歧視隔閡、破敗廢墟空屋......等。在社會議題交織的舊城區裡,好伴透過紮實的在地研究田調工作及豐富的創造力,運用「觀點轉換(shifting focus)」的社會設計方法,與舊城店家、公民議題團體、文化工作者合作,從2013年開始策劃多元主題的舊城小旅行。將被負面看待的議題,策劃為多元主題的有趣旅行:作家帶大家去傳統市場採買、親自料理、品嚐在地食飲故事 ; 影像團隊與大家漫遊第一廣場,近距離感受東南亞文化 ; 走訪舊城百年職人,看見傳統技藝的美好。好伴扮演引路人的角色,帶著旅人重新認識既熟悉又陌生的台中舊城。

舊城小旅行

透過數年在地深耕及田野調查,運用遊程帶出舊城議題,引發旅人的關注與反思。

挖掘議題
傳遞觀點

透過觀點轉換(shifting focus),將議題元素重構,舊城不再是充滿問題的地方,而是充滿機會的實驗基地。

分析議題

價值翻轉

與舊城店家、公民議題團體、文史工作者等團體合作,串聯不同參與者橫向情報與情感,發揮各自專長。

舊城資源

多元串連

​社計洞察

轉換觀點,看見更多元的主題

在社會議題交織的舊城區裡,以「觀點轉換(shifting focus)」的社會設計方法,與舊城店家、公民議題團體、文化工作者合作,將被負面看待的議題,策劃為多元主題的有趣旅行。

豐富歷史文化
​Ideation ▼
Implementation ▼
​城市沒落荒廢
開發為「尋找神社」小旅行
神社小旅行

以文史挑戰賽發起人作為引路神官,一同穿越時空來趟台中神社的興衰體驗。

技藝傳承活化
​Ideation ▼
Implementation ▼
職人老店凋零
開發為「舊城風華」小旅行
中區舊城風華

探尋從風華年代傳承下來的舊城職人味道和技藝,揭開沈默已久的市景故事。

親近自然水文
​Ideation ▼
Implementation ▼
河川環境破壞
開發為「河底漫步」小旅行
綠川河底漫步

結合水文生態考察與淨川行動,加深旅人體驗與反思,進而引發後續改變效應。

建築文化歷史

​Ideation ▼

Implementation ▼

破敗廢墟空屋

開發為「字型散步」小旅行

字型散步

與字型設計師共創的另類城市探索,一同發覺城內的古老手繪招牌風貌。

多元東南亞文化
​Ideation ▼
Implementation ▼
移工歧視隔閡
開發為「一廣漫遊」小旅行
東協廣場漫遊

以聲音、氣味、影像作為媒介,帶領旅人重新認識與闡述東南亞居民的生活樣貌。

利害關係人參與模式

創造跨領域的共同參與是社會設計的重要精神。我們相信,透過對話與行動,讓多元意見被納入;異業資源彼此共享;並激盪出創新行動。

利害關係人參與模式

執行團隊

計劃統籌|好伴社計

協力單位|心理師的旅行手札-Han、Jung、《字型散步》作者-柯志杰、蘇煒翔

台中文史挑戰賽發起人|許躍儒、綠川漫漫、《溫度》主編-謝艾樺

特別感謝|幸發亭、阿蘭百草店、第二市場林記古早味、陳彫刻處、漢強百草店、龍古燈舖、作家-劉克襄老師、《細味臺中》作者-劉書甫

從手製燈舖、彫刻處、菜刀店到蜜豆冰、蔴薏、東南亞小吃,挖掘具豐厚故事的老店及店主們。

10個舊城

在地店家

耕耘舊城議題的團隊及影像、設計、文史領域的文化工作者作為引路人一同探索。

10位公民議題

文化工作者

從食飲、歷史、河川、 建築發展出截然不同的旅行主軸,勾勒出舊城的各種想像。

10種
主題旅行

​關鍵影響

bottom of page